天津拱北楼次韵

经营王事不宁居,拱北楼成景有馀。
城外舟车饶贡赋,海滨黎庶乐耕渔。
帘栊得月秋偏胜,窗户封云昼未除。
公暇登临频望阙,蓟门烟树正扶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津拱北楼次韵》是明代文学家祁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祁顺,字景远,一字幼文,号澹岩,明朝文学家和史学家。《天津拱北楼次韵》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与人民深沉的情感。
  2. 诗作原文:《天津拱北楼次韵》的原文如下:经营王事不宁居,拱北楼成景有馀。城外舟车饶贡赋,海滨黎庶乐耕渔。帘栊得月秋偏胜,窗户封云昼未除。公暇登临频望阙,蓟门烟树正扶疏。
  3. 诗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祁顺通过描写天津拱北楼的景象,寄寓了自己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和对于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城外舟车饶贡赋”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繁荣和商贸发达,“海滨黎庶乐耕渔”则表现了渔民们丰收的喜悦。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人文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 诗作赏析:《天津拱北楼次韵》通过对天津拱北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诗人通过精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例如,“窗外云封未除”,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与深度。同时,诗人通过“公余登高”的举动,表达了自己对政治事务之外的个人兴趣和情感体验。
  5. 诗作影响:祁顺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是对明代诗歌艺术的一次重要贡献,也为研究明朝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天津拱北楼次韵》不仅是祁顺诗歌创作中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