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南亩春耕

一犁烟雨昏,四野春云湿。
村前布谷声,牛背寒鸦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南亩春耕》是明代诗人祁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祁顺的诗歌艺术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基本资料:祁顺,字致和,号巽川,广东东莞人,天顺四年进士。他曾受任兵部主事,后进郎中,成化年间使朝鲜不受金缯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此外,祁顺还有文集《石阡府志》、《巽川集》留世。
  1. 作品原文
  • 诗名: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南亩春耕
  • 诗篇节选:一犁烟雨昏,四野春云湿。村前布谷声,牛背寒鸦立。
  1. 诗意解析
  • 意境描绘:在这首诗中,“一犁烟雨昏”描绘了农民耕作时的场景,烟雨蒙蒙使得田野变得朦胧而迷人。“四野春云湿”则形容四周田野被春天的云气所笼罩,呈现出湿润而清新的气息。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季节更迭的美,还透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喜爱。
  • 生活写照:通过“村前布谷声,牛背寒鸦立”两句,诗人将农村生活中的自然元素——布谷鸟的啼鸣与寒鸦的栖息,生动地刻画出来。这不仅仅是对乡村宁静生活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处的向往。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期,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文人心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祁顺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文学地位:作为明代的著名诗人之一,祁顺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相对宽松,文化氛围开放,社会各阶层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条件。
  • 个人经历:祁顺的诗歌创作深受个人经历的影响。他曾担任过使臣、官员等职务,这些经历使他能够亲身体验到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社会内容和个人感慨,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南亩春耕》不仅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更是祁顺对生命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