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路崎岖,开凿资神斧。
西来接滇蜀,南下通吴楚。
峰峦渺云汉,林木蔽烟雾。
怪石惊龙蛇,崩崖斗熊虎。
我昨经过时,春寒值风雨。
朱幨隔油幔,咫尺不可睹。
旋装趁阳和,万景纷呈露。
天空山献奇,春好花欲语。
悠然骋遐瞩,倏尔成短句。
阴晴固无定,所遇良有数。
逢人重咨询,一笑青天暮。
过清平喜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清平喜晴》是明朝诗人祁顺所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诗歌原文:
清平路崎岖,开凿资神斧。
西来接滇蜀,南下通吴楚。
峰峦渺云汉,林木蔽烟雾。
怪石惊龙蛇,崩崖斗熊虎。
我昨经过时,春寒值风雨。
朱幨隔油幔,咫尺不可睹。
旋装趁阳和,万景纷呈露。
天空山献奇,春好花欲语。
悠然骋遐瞩,倏尔成短句。
阴晴固无定,所遇良有数。
逢人重咨询,一笑青天暮。作者简介:
祁顺(1434-1497),字致和,号巽川,东莞梨川人。明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选拔首甲,因姓名与皇帝朱祁镇(明英宗)音近,讳抑置二甲第二名。授兵部主事,出巡山海关,后转户部督饷临清,升员外郎郎中,曾任会试同考官。作品赏析:
《过清平喜晴》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诗中的“清平路崎岖”,形象地展示了道路的艰险和坎坷。而“西来接滇蜀,南下通吴楚”则展现了地理位置的广阔和交通的便利。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怪石惊龙蛇,崩崖斗熊虎”,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感。
《过清平喜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表达作者深厚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明朝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