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公馆偶书

圣朝偃武重修文,何事开边数上闻。
独石不传清海箭,万全闲杀黑缨军。
我思李牧真成算,谁罪陈汤幸策勋。
欲进封章二三策,叫开阊阖献吾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府公馆偶书》是明代诗人江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江源(约1489—1530),字子美,号少洲,江西新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杨慎齐名,并称“南杨北江”。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政治、社会及军事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江源的生平经历丰富,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圣朝偃武重修文,何事开边数上闻。
    独石不传清海箭,万全闲杀黑缨军。
    我思李牧真成算,谁罪陈汤幸策勋。
    欲进封章二三策,叫开阊阖献吾君。
  2. 诗歌赏析
  • 内容解读:该诗反映了诗人对明朝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忧虑。首联“圣朝偃武重修文,何事开边数上闻”,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放弃武功而专注于文治的不解和批评。他认为这种转变可能是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或是其他原因导致。
  • 艺术特色:整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整齐,对仗工整,显示出诗人精湛的诗词功底。其中“独石不传清海箭,万全闲杀黑缨军”两句尤为精彩,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和忧虑。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历史上优秀将领如李牧的赞美以及对某些政策或人物的不满,如“陈汤”。最后一句“叫开阊阖献吾君”展现了诗人渴望直言进谏,为国建言的决心。
  1. 历史背景
  • 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中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局势相对复杂。当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对外战争频繁,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感慨和忧虑就不难理解了。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诗人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

《宣府公馆偶书》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文化心态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以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