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余士英司马父母

紫箫声彻凤鸾飞,雏凤呈祥世所稀。
二品褒封蒙异数,百年伉俪竟同归。
理财久擅韦公誉,断织犹存孟母机。
七尺穹碑昭不泯,西川山水亦增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余士英司马父母》是明代诗人朱诚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文关怀。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朱诚泳,号宾竹道人,安徽凤阳人,是明朝宗室成员。作为秦王的玄孙,他在明初的政治环境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的生平及其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看法。
  2. 诗歌原文:紫箫声彻凤鸾飞,雏凤呈祥世所稀。 二品褒封蒙异数,百年伉俪竟同归。 理财久擅韦公誉,断织犹存孟母机。 七尺穹碑昭不泯,西川山水亦增辉。
  3. 诗歌解析:在这首诗中,朱诚泳通过描绘紫箫、凤鸾等意象来表达对余士英夫妇的哀悼之情。他使用了“紫箫声彻凤鸾飞”这样的辞藻,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哀婉的氛围。诗句中还提到了“二品褒封蒙异数”和“百年伉俪竟同归”,这反映出余士英夫妇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认可与尊重,并且他们在世时恩爱深厚。
  4. 文学价值:《挽余士英司马父母》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了解到明代社会的风貌及其文化特色。同时,诗中的一些典故与成语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理财、断织等都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挽余士英司马父母》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古典诗歌,更是了解明朝社会与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领略到朱诚泳深邃的艺术造诣,还能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文化精髓,为现代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