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司马王表伦赴京

简书分陕羡贤劳,几见巡边树节旄。
战马不嘶饶苜蓿,耕农无事醉蒲萄。
三春雨露滋三辅,六籍经纶济六韬。
八座登庸还有待,好将忠赤答恩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少司马王表伦赴京》是明代诗人朱诚泳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朱诚泳,号宾竹道人,安徽凤阳人,明代宗室。《经进小鸣集》是他的著作之一,显示了他工于诗歌创作的能力。
  • 家族与传承:他是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的玄孙。弘治元年时,他被袭封为秦王,并在长安建立了鲁齐书院,以教授军士子弟。
  1. 诗句原文
  • 首句:“遥持玉节镇长安”,表达了王表伦赴京后将承担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 次句:“百辟严趋仰豸冠”,描绘了朝中百官对他的尊敬和仰慕。
  • 第三句:“私谒不通霜满面”,形象地描绘了王表伦在任期间清正廉洁的形象。
  • 末句:“一封丹诏来春殿”,意味着他将接受重要任务,为国家效力。
  1. 主题内容
  • 政治理想: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于王表伦政治理想的支持和期待。
  • 治理理念:通过描写边疆安定、农业丰收的景象,反映了王表伦将致力于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
  1. 艺术特色
  • 形式规范:七言律诗的严谨格式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点。
  • 语言精炼:诗中使用的词汇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1. 文化意义
  • 国学传承:《送少司马王表伦赴京》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国学传播的载体,弘扬了国学精神。
  • 历史见证:诗中所反映的历史场景和文化氛围,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朝初期社会风貌的窗口。

《送少司马王表伦赴京》不仅是一首充满文学魅力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