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桥

碧桃临水影红绡,一阵风回花气飘。
峡口月明仙驭返,玉笙吹过第三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流香桥》是一首由明末清初文学家王夫之创作的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友情以及人生离别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被后人尊称为“船山先生”,湖南省衡阳县人。他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他的生平经历了明末动乱和清初变革的时代,其思想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王夫之不仅在思想上有独到的见解,其文学创作亦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以深邃的哲学思考融入文学创作中,使得其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乏艺术美感。
  1. 诗歌原文
    绮罗香·流水平桥
    流水平桥,一声杜宇,早怕洛阳春暮。杨柳梧桐,旧梦了无寻处。拚午醉,日转花梢,甚夜阑、风吹芳树。到更残,月落西峰,泠然蝴蝶忘归路。关心一丝别罣,欲挽银河水,仙槎遥渡。万里闲愁,长怨迷离烟雾。任老眼、月窟幽寻,更无人、花前低诉。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文人在特定时节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流水平桥”、“杨柳梧桐”,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同时,诗中“杜宇”和“洛阳春暮”等词汇的使用,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给诗人带来的情感冲击。
  1. 诗意解读
  • “流水平桥,一声杜宇,早怕洛阳春暮。”描述了诗人在看到流水平桥时的感受。这里的“杜宇”指的是杜鹃鸟的啼声,象征着春天即将结束的消息。诗人听到杜鹃声后感到害怕,因为春天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诗人担心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
  • “杨柳梧桐,旧梦了无寻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柳树和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常被用来象征别离和思念。诗人在这里可能回忆起过去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地方,那些记忆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 “拚午醉,日转花梢,甚夜阑、风吹芳树。”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放纵和享受。在这里,“拚午醉”意味着诗人愿意不顾一切地享乐;“日转花梢”则描绘了夕阳下花木的美景;而“风吹芳树”则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

《流香桥》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词,它不仅是王夫之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夫之的文学价值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