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晚眺

万仞芙蓉削汉青,偏舟遥望一峰晴。
岧峣孤屿开图画,缥渺群真列翠屏。
碧落影函高象纬,层霄倒插入沧溟。
仙根带露和烟滴,赢接香风扑鼻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晚眺》是明代诗人何其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日落时分,站在天台之巅俯瞰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从诗歌的形式上来看,《天台晚眺》采用了七言律诗这一古典诗歌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每句七个字,共八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非常适合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景象。《天台晚眺》正是运用这种形式,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天台晚眺》通过对天台之巅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万仞芙蓉削汉青,偏舟遥望一峰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天台之巅的壮丽景色,如同芙蓉般高耸入云,而诗人则站在船上,远望那一抹晴朗的山峰。接着,“岧峣孤屿开图画,缥渺群真列翠屏”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天台上的风景,孤峙的山屿如同一幅精美的图画,而在这幅画中,又有一群神仙般的人物排列在翠绿的屏风之上。最后,“碧落影函高象纬,层霄倒插入沧溟”两句,更是将天空与大海融为一体,仿佛整个天台都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景色的美丽,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天台晚眺》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例如,“碧落影函高象纬,层霄倒插入沧溟”这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天空与大海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宏伟的自然景观画面。同时,诗中的排比句式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各种景物的特点,如“万仞芙蓉削汉青”,“孤屿开图画”,以及“缥渺群真列翠屏”,使得整首诗既有宏大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的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从诗歌的意境上来看,《天台晚眺》也展现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诗人通过描绘天台之巅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人类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画面。这种意境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更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美丽。因此,《天台晚眺》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天台晚眺》是明代诗人何其伟创作的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天台之巅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此外,《天台晚眺》所表达的艺术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度思考。因此,《天台晚眺》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