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飞翠

浮来山色郁蕯葱,耸出烟云淡宕中。
天入苍茫连远岛,地干碧落起蟠空。
聚霞暮变千层紫,见日时标万丈红。
四百峰头横翠霭,氤氲飞过相江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浮飞翠》是明代诗人吴世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精湛的文学造诣。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吴世英,字孟文,号青莲居士,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生活在嘉靖年间,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意描述:《罗浮飞翠》一诗描绘了浮来山的自然景象,山色郁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日出和日落时分天空色彩变化的精细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
  • 艺术特色:吴世英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感官描述,如“聚霞暮变千层紫,见日时标万丈红”等句子,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1. 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审美价值:《罗浮飞翠》作为吴世英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优美的诗篇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历史地位: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追求,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风尚。
  1. 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
  • 创作背景:吴世英生活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文人阶层活跃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吴世英的诗歌就是这一文化背景的产物。
  • 时代特点:明代是一个文化艺术极为繁荣的时代,尤其是诗词歌赋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世英的诗作无疑也是这个时代文化氛围的反映。
  1. 文学技巧与表现手法
  • 比喻与象征:《罗浮飞翠》中的许多诗句都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象征,如“四百峰头横翠霭,氤氲飞过相江东”,这些比喻和象征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 节奏与韵律:吴世英在创作这首诗时,特别注重音韵的搭配和节奏的控制。诗中的用词考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罗浮飞翠》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绝妙诗篇,也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界深刻感悟和美好愿景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