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春暮树婆娑,清世谁同一咏歌。
卓尔泰山耸云汉,屹然铜柱障江波。
调元痛失雷司户,医国伤无晋叔和。
寄语城狐已投阱,洞云深处笑呵呵。
挽司马刘东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司马刘东山》是明朝吴琏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其一生的肯定。以下是对《挽司马刘东山》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吴琏,字美中,南海人。他是一位进士,曾担任直隶含山知县,在政暇时授生徒以《周易》。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而著称。
诗歌原文:舞雩春暮树婆娑,清世谁同一咏歌。卓尔泰山耸云汉,屹然铜柱障江波。调元痛失雷司户,医国伤无晋叔和。寄语城狐已投阱,洞云深处笑呵呵。
诗歌赏析:吴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追忆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认识。诗中的“舞雩春暮树婆娑”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而“卓尔泰山耸云汉”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崇高品格的赞美。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当时吴琏担任直隶含山知县,正值国家动荡时期,面对饥荒等社会问题,他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赈救。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在他任职期间或离任后所写,反映了他在公务之余对诗歌的兴趣以及他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情感的结合。
艺术特色:吴琏的《挽司马刘东山》不仅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生平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此外,诗中所运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意境和深远的寓意。
吴琏的《挽司马刘东山》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思和怀念的诗歌,也是一篇展现其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诗人对于生命、历史和自然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