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村道中

踏冻看山兴亦新,梅花偷放腊前春。
路缘半壁时停骑,屋傍悬崖少过人。
晴雪背阳留北崦,寒流伏草出前津。
松杉到处群麋鹿,何必桃源称隐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村道中》是明代诗人吴维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吴维岳,字峻伯,号霁寰,是明朝浙江孝丰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任江阴知县、刑部主事等职。其作品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与俞允文、卢楠等人并称为“广五子”。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善于运用典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性。

  2. 诗歌内容:该诗描述了吴维岳在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以及他对人生大仁大恶观念的思考。他通过对比大仁大恶者的出现和消失,阐述了一种哲学观点:天地生人,除了大仁大恶两种,其余都差不多。若大仁者则应运而兴,大恶者则遭劫而生。

  3. 艺术特色:《雨村道中》在艺术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它采用传统的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音律和谐。其次,诗人通过对景语和情语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哲理的深度。再次,吴维岳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得诗句不仅具有美感,也富有文化内涵。此外,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梅花偷放腊前春”和“晴雪背阳留北崦”,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雨村道中》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画卷。它不仅反映了吴维岳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