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余思澄

斗酒一为别,江湖叹索居。
诗曾题五柳,梦每拆双鱼。
彩笔风云丽,青山岁月虚。
交情深缱绻,争奈雁来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余思澄》是明代佘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斗酒一为别:在这首诗中,“斗酒一为别”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离别时的情景,斗酒象征着短暂的相聚,而一别则代表长久的别离。
  • 江湖叹索居:这里的“江湖”指的是广阔的天地,而“叹索居”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孤独生活状态的无奈感。
  • 诗曾题五柳:诗人曾经在五柳树下吟诗作赋,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和创作。
  • 梦每拆双鱼:在梦中,诗人常常拆解着成双成对的鱼信,这可能是指梦境中的虚幻联系或是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 彩笔风云丽:诗人用彩笔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这里的“彩笔”象征着诗人的才情和创造力。
  • 青山岁月虚:青山依旧,但岁月却显得虚无,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交情深缱绻:友情深厚,缠绵悱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
  • 争奈雁来疏:但是,随着大雁南飞,这份友情也渐渐变得疏远起来,这可能暗示了距离和时间的考验。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寄余思澄》运用了典型的律诗形式,通过对仗和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五柳”、“双鱼”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增添了诗意。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中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寄余思澄》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受到了后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也为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人墨客多有抒发个人情怀之作。《寄余思澄》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 作者简介:佘翔(1519—1576),字世叔,号云溪,明代著名文学家,与祝允明、唐寅并称为“吴中四杰”,其文学成就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创作动机:尽管《寄余思澄》的具体创作动机无从得知,但根据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意境来看,作者可能在某种情感触发下,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寄余思澄》作为明代的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在诗歌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更在内容上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明代诗歌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