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义上人还普陀

云中开宝刹,碧海信浮槎。
一火空尘劫,诸天护法华。
随缘飞片锡,发愿礼三花。
从此皈依处,禅心定洛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了义上人还普陀》是明代佘翔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佘翔,明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艺著称。在文学史上,他的名字常与诗歌创作联系在一起,其作品多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送了义上人还普陀》中,“云中开宝刹,碧海信浮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庄严的画面,通过使用“云中”、“碧海”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 “一火空尘劫,诸天护法华。”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通过对比“一火”与“诸天”,突出了佛法的永恒与神圣,以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1. 文化背景
  • 在明代,佛教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雅士都以佛学为研究对象,佘翔的作品也不例外。通过对佛教文化的深入解读,佘翔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这种体验不仅是个人的修行过程,也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送了义上人还普陀》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五言律诗以其严谨的结构、平仄相间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在语言运用上,这首诗也展现了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精炼的词汇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送了义上人还普陀》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明代乃至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