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巫维祯太学

群峰矗矗水粼粼,南国长怀席上珍。
中垒说堪雠虎观,司空佩已合龙津。
书摊沧海来千里,曲奏阳春和几人。
不是高斋频下榻,鬓毛偏厌雪花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巫维祯太学》是明朝诗人佘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与注释
  • 原文:《赠巫维祯太学》
  • 注释:这首诗共八句,每一句的字数和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和谐且统一的韵律感。其中,“群峰矗矗水粼粼,南国长怀席上珍”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中垒说堪雠虎观,司空佩已合龙津”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书摊沧海来千里,曲奏阳春和几人”两句则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想象力;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慨。
  1. 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
  • 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当时文人墨客在诗歌创作中,往往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佘翔作为一个进士出身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
  • 作者介绍:佘翔字宗汉,号凤台,福建莆田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工诗,还有《薜荔园诗稿》、《文草》等著作传世。《赠巫维祯太学》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作品鉴赏与评析
  • 艺术风格:佘翔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载体,通过描绘群峰矗立、水波荡漾等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
  • 情感表达:诗中的“不是高斋频下榻,鬓毛偏厌雪花新”两句,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深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真挚情感和深刻内涵。
  • 主题思想: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与历史”、“文化与情感”。作者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同时,通过对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描绘,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主题思想的表达,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赠巫维祯太学》不仅是佘翔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文人诗歌的重要代表。它以其优美的词藻、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首诗不仅可以欣赏到佘翔的诗歌才华,更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历史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