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岭雨中

雨来马上扑征衣,芳草萋萋去路微。
况是江村寒食候,鹧鸪啼处乱花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蒜岭雨中》是由明代诗人佘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雨来马上扑征衣,芳草萋萋去路微。
    况是江村寒食候,鹧鸪啼处乱花飞。

  2. 作者信息

  • 佘翔,字宗汉,号凤台,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的进士。他来自浙江莆田,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历史人物。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1. 作品赏析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描绘“雨来”的景象与“芳草”、“鹧鸪”、“乱花”等元素的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中的“马上扑征衣”和“芳草萋萋”不仅勾勒出了旅途的艰苦,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 意境深远:“寒食候”,在清明节期间,人们扫墓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此诗通过“鹧鸪啼处乱花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诉说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语言简练: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例如,“芳草萋萋”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 文化意义
  • 《蒜岭雨中》不仅仅是一首表现自然风光的诗歌,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蒜岭雨中》是一首集自然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经典之作。通过了解其背景、内容和文化意义,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探讨古代文学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价值。在欣赏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