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雨萧条至,悲风日暮多。
积阴生径草,永夜落庭柯。
宅愧高人隐,门劳长者过。
白鸥如有意,相逐下烟波。
雨中和清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和清溪》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切感受,也体现了其高洁的人生态度和隐逸的生活理想。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河南信阳浉河区人。他出生于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臣,历任中书舍人等职。何景明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和对大自然深刻的感悟力。《雨中和清溪》正是这种情感与艺术追求的结晶。
在分析这首诗时,可以发现其内容与形式均具有鲜明的特色。从内容上看,《雨中和清溪》描绘了一幅蒙雨萧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因悲凉的秋风而感到的孤寂与哀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雨水覆盖下的自然景致,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失落。
从艺术手法来看,《雨中和清溪》运用了典型的律诗格式,每两句为一联,共八句,形成了严谨的结构。诗中采用了平仄相间的韵脚,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此外,何景明还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表达内心的感慨,体现了其“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
《雨中和清溪》是何景明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沉的情感、精致的意象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貌。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语言上的享受,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