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法寺别锦夫邃伯

古寺垂杨里,楼台照落晖。
重来旧游地,却与故人违。
云树千山暗,风花三月飞。
未将湖海泪,空洒路傍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洪法寺别锦夫邃伯》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作品,该诗以五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故地重游的情感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洪法寺别锦夫邃伯》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者何景明: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他是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曾任中书舍人。何景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造诣闻名于世,其诗歌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 创作时期:这首诗作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属于明代晚期,一个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1. 诗歌内容解析
  • 古寺垂杨里,楼台照落晖:首两句描绘了洪法寺内的景象,古寺中的垂杨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楼台则映衬着夕阳的辉煌。
  • 重来旧游地,却与故人违:诗人重访旧地,却发现已非昔日之景,与旧友告别。
  • 云树千山暗,风花三月飞:描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春日里云烟缭绕、树木葱茏,而三月间风花飞舞,生动地捕捉了季节更迭的美。
  • 未将湖海泪,空洒路傍衣:表达了诗人虽感伤离别之情,却不愿沉湎于悲伤之中,只愿将自己的情感化作路旁衣裳上的泪水。
  1. 文化与历史价值
  • 明代诗歌特色:明代诗歌以其豪放、直率的风格著称,许多诗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和深沉的情感。何景明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宗教意象的运用:《洪法寺别锦夫邃伯》中融入了许多宗教元素,如“古寺垂杨”、“楼台照落晖”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还深刻地表现了佛教文化的韵味。
  • 思想内容: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生无常、时间流转和友情变迁的感慨,这些主题在当时文人作品中颇为常见。

《洪法寺别锦夫邃伯》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描述、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诠释,展现了明代诗歌的风貌和深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