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孤城里,君家数倒尊。
柳边开草阁,花下觅柴门。
台古如山郭,塘幽似水村。
南邻张给事,常与坐黄昏。
同季升过李生书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同季升过李生书舍》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李生书舍的交往,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何景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字仲默,号白坡,大复山人,出生于信阳浉河区。他在正德初年因宦官刘瑾擅权而辞官归乡,后因政治形势变化官复原职,直至晚年担任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被尊为“前七子”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诗中,“避寇孤城里,君家数倒尊”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战乱时期避难的场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难。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友人李生家的草阁和柴门显得格外温馨,给人以安宁之感。这里的“柳边开草阁,花下觅柴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台古如山郭,塘幽似水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书舍周围的自然景色:古朴的城墙、静谧的池塘。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而“南邻张给事,常与坐黄昏”则展示了他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张给事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在精神上给予支持。
《同季升过李生书舍》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自然美景的诗作,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中人们渴望和平安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