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禅诵地,石壁倚天开。
曲磴千盘上,飞泉一道来。
园禽巢古殿,野鹿过香台。
共坐题诗暮,山花落酒杯。
登西岩寺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西岩寺二首》是明代著名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共两首。这首诗通过对西岩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寺庙的自然美景,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修行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在探讨《登西岩寺二首》的艺术特色之前,需要了解的是何景明的个人经历以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生于明朝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是信阳(今属河南)人。何景明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而辞官家居,后在宦官刘瑾被诛之后重新出仕,并曾担任陕西提学副使等职。他在官场上以清廉著称,敢于批评朝政,并与李梦阳同为“前七子”领袖之一,倡导文风革新。
从艺术角度来看,《登西岩寺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其中,第一首通过描绘西岩寺的石壁、飞泉、古殿、野鹿等元素,构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中“曲磴千盘上,飞泉一道来”这两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西岩寺内曲折盘绕的山路和飞泉直泻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第二首则进一步扩展了对寺庙内外景色的描写,如“野寺千峰里,游人一径深”、“花树三春暮,山川百代心”,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西岩寺周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交融。
这两首诗也体现了何景明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诗中,何景明通过描绘飞泉、野鸟等自然景象,以及古殿、香台等建筑元素,传达了一种超然世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尤其是在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
《登西岩寺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西岩寺的细腻描绘,何景明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修行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