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王秉衡

逸气如孤鹗,长凌万里云。
贾生能抗疏,司马善为文。
岁月交心旧,山川别思纷。
城南相送罢,消息几时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王秉衡》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明河南信阳人。何景明于八岁开始作文,十五岁中举人,后成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职中书舍人。正德初年,因为刘瑾当政,何景明辞职归隐。在刘瑾败亡之后,他以荐举的方式被重新启用为中书舍人。他的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何景明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他的文学才华也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作品原文
  • 逸气如孤鹗,长凌万里云:这句诗描绘了王秉衡御史的非凡气质,如同一只翱翔天际的孤鹜,其气势可凌驾万里云霄之远。
  • 贾生能抗疏,司马善为文:此处提及贾谊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而司马迁则以其出色的文笔留芳百世。何景明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王秉衡的赞赏,认为他能够像古人一样有勇气表达真实想法,且文章造诣非凡。
  • 岁月交心旧,山川别思纷:岁月流逝,两人之间的友情愈发深厚;分别之际,思念之情如山间云雾缭绕,难以散去。
  • 城南相送罢,消息几时闻:在城南相送之后,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别,不知道何时能再相见。这句话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自身对于友情和忠诚的坚守。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如孤鹜”喻其志向高远,“万里云”象征其胸怀壮志。此外,运用了反复和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情感表达:何景明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深怀念。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使人读来感同身受。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何景明生活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但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多致力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
  • 人文精神:何景明的作品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忠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理想。
  • 后世影响:何景明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广泛的赞誉,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诗句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 了解何景明的其他作品,可以进一步探索其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 阅读更多关于明代文学和历史的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何景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 探讨何景明的生平事迹,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文学家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别王秉衡》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别离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历史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的画卷。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历史瞬间。何景明的这一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