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权僧过昌化寺见访次韵

问尔湖边寺,微钟翠巘西。
千岩一径转,落日乱藤迷。
数见谈天竺,相从过虎溪。
山中送客罢,独礼白云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权僧过昌化寺见访次韵》是明代诗人何景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交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人生哲理及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生于明代河南信阳人,八岁能作文,十五岁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正德初年因直言进谏而辞官,后以荐才任陕西提学副使,最终在家中病故。他的文学成就极高,与李梦阳齐名,被后人誉为“前七子”。

  2. 诗歌原文:问尔湖边寺,微钟翠巘西。千岩一径转,落日乱藤迷。数见谈天竺,相从过虎溪。山中送客罢,独礼白云低。

  3. 诗歌内容解析:本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面,诗人在湖边的寺庙听到了微钟的声音,随后随着一条小径深入到了千岩之中,夕阳下,乱石中的藤蔓仿佛迷失了方向。诗人数次来到天竺寺,与友人一起经过虎溪,最后在山中送走客人后,独自面对低垂的云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自然的美。

  4. 艺术手法:何景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主题。例如,“千岩一径转”不仅描述了景色的美,更通过“转”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落日乱藤迷”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的山林景象,给人以深深的静谧感。

  5. 哲学思考:何景明的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友谊和宇宙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他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回归内心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深刻理解。

  6. 文化意义:在明代文学中,何景明的诗作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主张“文必秦汉”,提倡复古之风,强调诗文要回归古典,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赠权僧过昌化寺见访次韵》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赠权僧过昌化寺见访次韵》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诗,也是何景明个人生活哲学和文学理念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然和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