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采芳蘋,维舟湘水滨。
草间露彩薄,沙上月华新。
杳杳侵滇路,依依向楚人。
汀花不寄远,惆怅独逢春。
赠董侍御
介绍
《赠董侍御》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何景明的《赠董侍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友情和知遇之恩的珍视,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赠董侍御》的作者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何景明八岁开始作诗文,十五岁时考中举人,后在弘治十五年进士及第,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他的仕途虽然顺利,但政治上却并不顺心,正德初年,因触怒皇帝而被贬职。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何景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这也为他在诗歌创作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哲理。
诗歌原文:何处采芳蘋?维舟湘水滨。草间露彩薄,沙上月华新。杳杳侵滇路,依依向楚人。汀花不寄远,惆怅独逢春。
诗歌解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景象。首句“何处采芳蘋”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一种寻找或寻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接下来的诗句“维舟湘水滨”,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湘江边泊舟的情景。这里的“湘水”不仅代表了地理位置,更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和追求。诗中多次出现的“沙上”、“草间”、“月华”等意象,都富有深意,它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描写,更是内心世界的映射。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背景:尽管何景明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在这首诗中,何景明通过对湘江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汀花不寄远,惆怅独逢春”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氛围。
《赠董侍御》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来说,这部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