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罢登临,禅房秋坐深。
不妨留枕簟,聊得谢冠簪。
楼閤湖天影,松萝洞月阴。
明朝又朝市,回忆碧山岑。
宿淇公方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淇公方丈》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作品。《宿淇公方丈》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和风格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值得深入探讨和赏析。
从文学角度来看,《宿淇公方丈》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情感体验。诗中“落日罢登临,禅房秋坐深”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晚霞下,文人闲坐于禅房深处的情景,透露出超然物外、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诗中的“不妨留枕簟,聊得谢冠簪”则反映了作者在尘世纷扰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以及对清雅生活情趣的追求。
从艺术手法上看,《宿淇公方丈》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律诗,这种形式讲究平仄声调的和谐统一及字数和格律的限制。通过严谨的结构安排和丰富的意象堆砌,诗歌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美学理想。何景明运用自然景物如“落日”“湖天影”等来渲染氛围,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视觉美感,也富含深刻的哲理意味。
从思想内涵上分析,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外在景色的描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文人对于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哲学思考。例如,“楼合湖天影,松萝洞月阴”,通过对比自然景观,暗喻了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反映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操。同时,诗中的“明朝又城市,回忆碧山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宿淇公方丈》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何景明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读者在欣赏这些诗句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哲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