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

胜日高人过,蓬门气色新。
青榆初改岁,白卜共尝春。
鼓吹阗京邑,楼台接汉津。
扳留慨时序,晤语觉情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诗人简介
  • 何景明: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生于河南信阳。他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然而在正德初年,因直言进谏被刘瑾迫害而辞官归隐。后经推荐复出,担任中书省官员。
  1. 诗歌原文
    胜日高人过,蓬门气色新。青榆初改岁,白卜共尝春。鼓吹阗京邑,楼台接汉津。扳留慨时序,晤语觉情亲。

  2. 作品赏析

  • 主题内容:“胜日高人过,蓬门气色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新春佳节的喜悦以及自己家门新气象的欣慰。“青榆初改岁,白卜共尝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与人们共同享受春天的美好情景。“鼓吹阗京邑,楼台接汉津。”展现了京城中喜庆热闹的氛围和优美的景色。“扳留慨时序,晤语觉情亲。”则反映了诗人在与友人的交谈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何景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青榆”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白卜”可能指的是占卜或者预测,暗含着对未来的期盼。整体上,诗中的用词考究,结构严谨,体现了何景明作为一位文人的深厚功底。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的创作时期为明代,这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情怀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何景明通过自己的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 个人经历:何景明在官场上的起伏不定,以及他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抗议,促使他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在《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友人相聚之乐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作品。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