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生自返金陵谪,骑马复走长安陌。
时危颇负经济才,海内俱识文章客。
自从盗贼近神京,四海不见烟沙清。
黄河流血日惨怛,中原战骨霜纵横。
朔方兵马又已弱,天下财赋难尽榷。
书生不得言世务,大臣谁有匡时略。
我到长安访交友,子与河内犹相厚。
感君恋故有绨袍,吐胆倾心共杯酒。
六年更见玄都花,万事空伤蓟门柳。
河内忧时未解颜,子亦谈兵不辍口。
金矿玉璞隐光曜,紫气龙泉郁盘久。
议论反遭时辈忌,形容岂免流俗丑。
王良伯乐不在御,骅骝騕袅徒能走。
人言古人未可轻,古人往往皆无成。
子云老大不晓事,殷浩当时空有名。
事去惟应嗟白首,时来未必济苍生。
即今风尘尚澒洞,羽檄飞符递相送。
西北山河战角悲,东南天地军麾动。
江海未见鲁连耻,朝廷不闻贾生恸。
尘埃早知才质殊,霄汉况睹名声重。
閟宫清庙待琴瑟,大厦明堂要梁栋。
天生公等世所须,努力他时有大用。
崔生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崔生行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页面为你提供崔生行原文翻译、赏析、注释讲解等内容。
《崔生行》通过描绘崔生的遭遇和心境,展现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书生在国家危难时期的无奈与抗争。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深沉忧虑。
从文学角度来看,《崔生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诗中的“崔生自反金陵谪”一句,便通过“金陵”这一地名,暗示了崔生因某种原因被贬至此地。接着,“骑马复走长安陌”则展示了崔生重回京城时的悲愤与无奈。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动。
《崔生行》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所创新。如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崔生在金陵的遭遇与长安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崔生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历史背景来看,《崔生行》创作于明朝末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极大的动荡。作为一位有志之士,崔生在国家危难之际深感无力,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崔生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崔生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承载着作者深厚情感的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生活,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