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

白石累累如雪浪,青山叠叠疑屏障。
孤庵结处绝人寻,千树桃花深又深。
吾师讲散僧徒暇,或行或坐桃花下。
悠然花下悟真机,落花偏著定时衣。
处处飘来天女散,纷纷衔出佛禽飞。
如此春山谁独往,城中人有山中想。
涧户疏钟出谷迟,石桥流水和云响。
几曲云林望不通,惟将流水世人同。
徐穿鸟语枝边路,传过经声花里风。
步步留人春不尽,掩映岚光无远近。
池上数株昨夜开,旧红几点逐沿洄。
禅关自与仙源异,莫误渔人不再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是明代吴兆的文学作品

在探讨《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其作者、创作时期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吴兆作为明朝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正是这样一首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诗歌。

《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的创作背景是吴兆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打动,于是产生了创作的念头。这首诗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通过桃花这一象征性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与自然的深刻认识。

在《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中,诗人以白石累累如雪浪,青山叠叠疑屏障的景象入笔,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处幽静的所在——云浪庵。孤庵结处绝人寻,千树桃花深又深,则进一步渲染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外桃源。

诗中的“吾师讲散僧徒暇,或行或坐桃花下”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在桃花之下悟真机的情景,更揭示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纷扰的人生理想。而“落花偏著定时衣”,则巧妙地利用了桃花的飘落,寓意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更是诗人对生命、哲学与自然的深刻领悟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