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阴那灵光寺

览胜径临五指间,空中飞锡启禅关。
千年古柏参天耸,一径苔深点石班。
山狝蹁跹忘世激,洞云吞吐有僧闲。
生来不记韶华换,流水潺湲听未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阴那灵光寺》是明代诗人何仕冢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灵光寺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何仕冢:明朝的诗人何仕冢,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 诗歌原文
  • 览胜径临五指间:诗人在游览时,穿越层层山峦,终于来到了五指间的灵光寺。这里的“五指”可能暗指山脉连绵如手指般延伸至远方。
  • 空中飞锡启禅关:在灵光寺内,僧人在空中施放锡杖,开启了通往佛门的禅修之门。
  1. 诗歌赏析
  • 千年古柏参天耸:灵光寺内保存着千年以上的古柏树,它们矗立于寺庙周围,如同守护者般庄严地伫立。
  • 一径苔深点石班:蜿蜒的石径两旁,长满了厚厚的苔藓,这些青翠的植物与古老的石质地面相互映衬,增添了一份岁月沉淀的美。
  • 山狝蹁跹忘世激:山中猿猴自由自在地蹦跳玩耍,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洞云吞吐有僧闲:寺内的洞穴云雾缭绕,不时有僧人在其中打坐冥想,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游阴那灵光寺》是明代诗人何仕冢的作品,具体创作年份不详。
  • 作品形式: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灵光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悟。
  1. 相关历史
  • 名刹汉时山:灵光寺历史悠久,唐代便已闻名,历经宋、明等朝代的修缮和发展,成为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
  • 潘了拳创寺:据说唐代高僧潘了拳(自号惭愧)在此创建了圣寿寺,后来经过多次扩建改名为灵光寺。
  1. 旅游信息
  • 地理位置:灵光寺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县阴那山顶,海拔约500米,依山而建,占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
  • 交通指南:游客可通过公路到达梅县,再转乘当地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灵光寺;或者选择包车服务,以更私密的方式探索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

《游阴那灵光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感受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之美。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艺术的朋友来说,不妨亲自踏上这段寻幽探秘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