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太常归省

卿寺迁乔久,家山入梦频。
暂辞黄阁老,归慰白头亲。
道路无多虑,将迎有故人。
圣朝须佐理,莫恋锦江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杨太常归省》是明代诗人何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何瑭通过其精湛的文学才能,表达了对友人杨太常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归乡旅途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是艺术上的佳作,也是作者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的结晶。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
  • 何瑭:明代河南武陟人,字粹夫,号柏斋。何瑭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何时尚难以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反映了明代中期的政治氛围和文学风貌。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锦里趋庭日,声华见蜀都。弟兄今二妙,父子宋三苏。礼乐风云地,旂常日月图。今皇念大祀,未可滞江舻。
  • 翻译:在锦里追逐庭训的日子,名声显赫地来到蜀地。兄弟俩如今都是杰出之人,父子三人犹如宋代的三苏。这里礼乐教化得风气正,国运昌隆如日月图。当今皇上念及盛大祭祀之事,我们不能滞留在江上。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这首诗在表达对友人杨太常的思念之情的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 语言精炼:何瑭在这首诗中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情,使得整首诗不仅情感丰富,而且意境深远。
  1. 文化价值
  • 弘扬国学:《送杨太常归省(二首)》等作品,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国学的推崇和热爱,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传承文化: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中华文化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1. 社会影响
  • 文学成就:作为明代的文学代表之一,何瑭的《送杨太常归省》等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位置。
  • 后世评价:历史上对何瑭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除了上述关于《送杨太常归省》的基本信息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补充:

  • 政治背景:明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人常常被卷入朝堂纷争之中。何瑭作为翰林修撰,不屈于刘瑾,并在官场上有一番事业,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 个人品格:何瑭的诗文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崇尚道德的个人品格,这与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
  • 家族影响:何瑭出身于一个有学问的家族,他的父亲曾担任过翰林院学士,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深入分析《送杨太常归省》这首诗,可以看到明代文人如何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传承文化,以及他们对国家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