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济之送银杏

错落朱提数百枚,洞庭秋色满盘堆。
霜余乱摘连柑子,雪里同煨有芋魁。
不用盛囊书复写,料非钻核意无猜。
却愁佳惠终难继,乞与山中几树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济之送银杏》是吴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

  1. 诗人背景:吴宽,明代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深谙书法和历史的学者。在明朝,他的诗作以深厚、郁,自成一家而闻名。
  2. 诗歌原文:《谢济之送银杏》原文如下:
    > 错落朱提数百枚,洞庭秋色满盘堆。
    > 霜余乱摘连柑子,雪里同煨有芋魁。
    > 不用盛囊书复写,料非钻核意无猜。
    > 却愁佳惠终难继,乞与山中几树栽。
  3. 主题分析:这首诗以银杏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古老树木的赞美。诗中的“洞庭秋色”暗示了银杏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在秋天时的美丽景象。同时,“不用盛囊”表达了银杏树无需过多保护,其自然之美足以抵御风雨。
  4. 文化意义:银杏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被誉为“活化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银杏的美丽,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历史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5. 艺术特色:吴宽的《谢济之送银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到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6. 后世影响:此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和读者。

《谢济之送银杏》是明代吴宽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历史的尊重与爱护。这首诗不仅是吴宽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