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镇郡

镇郡开黔户,罗施迹尚留。
山原犹北折,河水自东流。
猿作殊方语,莺为绝国愁。
攀崖凌鸟道,沿谷瞰龙湫。
弥月晴阳少,经时毒雾稠。
鸡声出晓寨,萤火入边秋。
仗剑星随马,当歌雪满楼。
暗蓬惊散地,飞梦杳浮邱。
白发游堪远,丹心愧未酬。
艰危身万里,曾不为封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入镇郡》是明代诗人吴誉闻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镇郡开黔户,罗施迹尚留。
    山原犹北折,河水自东流。
    猿作殊方语,莺为绝国愁。
    攀崖凌鸟道,沿谷瞰龙湫。
    弥月晴阳少,经时毒雾稠。
    鸡声出晓寨,萤火入边秋。

  2. 诗意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通过“山原犹北折,河水自东流”描写了镇郡的自然风貌,既表现了地形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猿声与风情:“猿作殊方语,莺为绝国愁”则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及猿猴等动物的叫声,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
  • 人文景象描绘:诗人在“沿谷瞰龙湫”中描绘了壮丽的瀑布景观,展示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 生活氛围描绘:“弥月晴阳少,经时毒雾稠”描绘了镇上的气候特点,晴朗的日子极少,而毒雾却常常笼罩,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戏剧张力,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生存状态。
  • 劳动场景描绘:“鸡声出晓寨,萤火入边秋”则描绘了当地人日出的劳作情景和夜晚的宁静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社会环境描述:整首诗通过对镇郡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依赖。
  1. 文化意义
  • 反映地域特色:《初入镇郡》不仅描绘了贵州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和研究明代贵州社会的重要文献。
  • 体现民族风情:诗中对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和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 揭示历史背景:通过对镇郡的描绘,反映了明代贵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初入镇郡》不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艺术内涵吸引了后世无数文人雅士的欣赏与赞誉,更因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而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风景的真实描绘,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人民生活的深刻反思和艺术再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