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泽远弟弹琴

月色散庭阴,当风弹玉琴。
清霜来五月,馀响出层岑。
古意幸犹在,今人岂所任。
雁行虽有我,敢自托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泽远弟弹琴》是一首唐代诗人何绛所作五言绝句,通过描写月夜下泽远弹奏玉琴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知音难寻的感慨。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吸引读者,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何绛:顺庆(今四川省南充市北)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进士,其文学成就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月色散庭阴,当风弹玉琴。清霜来五月,馀响出层岑。古意幸犹在,今人岂所任。雁行虽有我,敢自托知音
  • 翻译:月光洒满庭院,微风拂动着琴弦,仿佛在弹奏玉石制作的琴。五月的夜晚,清冷的霜气弥漫,琴声余音袅袅,回荡在层层的山峦之间。尽管古时的美好意境依然存在,但今天的人们却无法与之相匹配,如同雁群虽然飞翔,但仍有我所追求的知音。
  1. 诗歌赏析
  • 音乐与自然:这首诗以“听泽远弟弹琴”为中心,通过对月夜、清风和琴音的描述,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其中,“当风弹玉琴”不仅描绘了演奏者高超的技艺,也暗示了琴音的清澈与纯净。
  • 历史与现实:诗中的“古意幸犹在,今人岂所任”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批判。他感叹现代人难以领略到古代文化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种美的人的期望。
  • 艺术与情感: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将音乐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此外,诗人通过对比古与今,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伤。

《听泽远弟弹琴》不仅是一首表达音乐艺术美的诗歌,更是一种对古代文化与现代价值冲突的思考。它启示人们珍惜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应关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