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岑霍山北海夜泊时有下园探梅之行

一棹维江上,严寒逼缊袍。
虫声随岸尽,月色付潮高。
白发心犹壮,青山兴尚豪。
梅花冰雪质,恐亦爱吾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岑参山北海夜泊时有下园探梅之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次夜晚在北海(一说指今山东莱州湾畔)的泊舟,作者与岑参一起探访附近的梅花。此诗以写景为主,但情意深长,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如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首句“海日生残夜”中的“残夜”指的是夜晚即将结束的时刻,而“生”字则形容太阳在夜间升起,给人以希望和活力。第二句“江春入旧年”中“江春”指的是江水,这里暗喻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旧年的江水之中,意味着新的生机正在勃发。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新旧更迭的画面,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第三句“乡书何处达”中的“乡书”指的是家信,反映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何处达”则是说这些家信不知该寄往何处才能到达亲人手中。第四句“归雁洛阳边”中的“归雁”指的是候鸟南飞归来的大雁,而“洛阳边”则指明了雁群飞回的方向,暗示着思乡之人期盼归返的情怀。最后一句“归雁洛阳边”回应了前一句的“乡书何处达”,进一步强调了归乡的愿望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诗中的意象生动、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