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甘泉道中

连天衰草渐黄昏,匹马南来独怆神。
九日有霜沾木叶,十年无计谢风尘。
金台暂到非为客,易水长歌不入秦。
遥忆弟兄当此会,登高何处望游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甘泉道中》作品简介

《九日甘泉道中》是宋代诗人何绛的作品,该诗以九日(即重阳节的第二天)甘泉道中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期间独自骑马南行时的感慨与哀愁。这首诗通过描绘连天的衰草、霜降时节的木叶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风尘岁月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连天衰草渐黄昏,匹马南来独怆神。”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衰草满地,夕阳西下,诗人骑着马缓缓南行,心中充满了悲伤。接着诗人又写到“九日有霜沾木叶,十年无计谢风尘。” 这里的“霜”不仅指自然界的现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无奈。十年的时间仿佛没有改变他的生活处境,无法回报社会的恩德。

诗中还提及了作者的感慨:“金台暂到非为客,易水长歌不入秦。” 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金台指的是古代的宫殿或重要场所,而易水则源自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别荆轲的故事。诗人虽然暂时来到这个所谓的“金台”,但内心并不感到自在,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来。易水长歌则是引用自荆轲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及壮志未酬的感慨。

最后一句“遥忆弟兄当此会,登高何处望游人。” 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去与弟兄们欢聚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远方游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心境与人生经历。

《九日甘泉道中》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经典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