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陶陟瞻

草庐闲寂枕青山,门对仙人礼斗坛。
漉酒浑忘新甲子,怡云空老旧衣冠。
龙潭薜荔裁春服,厓海珊瑚拂钓竿。
我欲跻堂瞻气色,华筵春荐楚江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陶陟瞻》是明代诗人岑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寿陶陟瞻》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面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岑徵(一六二七—一六九九),字金纪,号霍山。南海人,明思宗崇祯年间诸生。在经历鼎革之变后,他选择了隐居生活。在沧桑事定之后,岑徵又游历至粤西、泛三湘、走金陵、复北游燕赵间,留下了诸多凭吊寄怀之作。
  • 文学成就:岑徵的诗歌创作以七言律诗为代表,其作品多反映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草庐闲寂枕青山,门对仙人礼斗坛。漉酒浑忘新甲子,怡云空老旧衣冠。龙潭薜荔裁春服,厓海珊瑚拂钓竿。我欲跻堂瞻气色,华筵春荐楚江兰。
  • 译文:诗人身处草庐之中,静谧地倚靠青山,门外便是神仙般的祭坛。在这里,诗人仿佛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沉醉于春天的气息中。他想象着站在高台上眺望远处的景色,那华丽的筵席上摆放着楚地的兰花。
  1.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诗中的“草庐闲寂”与“门对仙人礼斗坛”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龙潭”、“薜荔”、“珊瑚”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向往。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1. 写作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许多文人墨客都经历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变迁。岑徵也不例外,他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态和文化追求。
  • 个人遭遇:岑徵在明朝鼎革之变后选择隐退,这一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种情感在他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 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
  • 国学弘扬:《寿陶陟瞻》作为明代的一首诗歌,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教育意义:在学习这首诗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才情和智慧,还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静。
  • 艺术欣赏: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是艺术欣赏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寿陶陟瞻》是明代诗人岑徵的一首杰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