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若朴同年还商丘三首

三叹斯文在,龙池起凤凰。
美名同八洛,小陆更称狂。
间世收鸿宝,弥天吐夜光。
西山留别草,北极满琅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侯若朴同年还商丘三首》是明代何吾驺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下面将从创作背景、内容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何吾驺(约1486年—1539年),字孔昭,号东皋,广东南海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为主,尤善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
  • 作品出处:何吾驺在明朝中期的文人生涯中,与众多文人墨客交游,其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1. 内容主题
  • 送别感慨: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同僚好友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对方未来的美好祝愿。
  • 自然景观描绘:通过对长安月、秋色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旅途风光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寄托。
  • 友情颂扬: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赞美,以及对友谊长存的期盼。
  1. 艺术手法
  • 用典:诗中运用了“大历”、“西京”等典故,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 意象:通过“长安月”、“静竹盟”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对比:诗中的“共赏长安月”与“秋色去”,“留笺赋早莺”与“君自宝鸿名”,通过对美好与离别的对比,加深了作品的情感张力。

何吾驺的《送侯若朴同年还商丘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诗作。它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