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澹复疏疏,宜风更宜雨。
主人卧碧茵,饱餐苍翠乳。
文与叔山园十咏修竹馆
介绍
《文与叔山园十咏·其一·脩竹馆》是明朝时期何吾驺的作品。
作为明代文学家,其作品《文与叔山园十咏·其一·脩竹馆》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诗意世界。《文与叔山园十咏·其一·脩竹馆》是何吾驺在明代创作的一篇诗作,这首诗以修竹馆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感。
相关推荐
注释: 澹澹复疏疏,宜风更宜雨。 澹澹:淡淡的,这里形容竹子的叶子稀疏而轻柔。 疏疏:疏朗的样子,也指竹叶茂盛。 宜:适合,适宜。 风:这里泛指自然界中的风。 雨:这里泛指自然界中的雨。 主人:指主人翁(作者),这里指作者自己。 碧茵:绿色的草地,这里指竹园中绿茵茵的草地。 饱餐:吃得饱饱的。 苍翠:形容颜色苍翠,绿意盎然。 乳:比喻竹叶的嫩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幕生动的画面
【注释】: 1. 文与叔山园十咏修竹馆:指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羽翼既已好:指已经长好了翅膀。 3. 鸣声涧水深:指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深沉而悠长。 4. 求友心:指对朋友的渴望之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羽翼既已好,鸣声涧水深",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生长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它的叫声
注释: 文与叔山园十咏/修竹馆: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文与叔是作者的朋友,他们在山中建了一座修竹馆。这首诗描述了在山上采到菖蒲和芷草,停下来问木兰是否远道而来,发现远处的洛神已经到了。 登山既采蘩:登上山之后开始采集野菜。 临溪复杂芷:来到溪边时看到复杂的野芷花。 停桡问木兰:停下船询问木兰。 远远洛神至:远远地看见洛神已经到了。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山水景色,通过具体的细节
【注释】 1.文与:指文同,字与可。 2.叔山园:作者在庐山东林寺建有一座园林,名“东林”。 3.十咏:这是一组十首诗的标题。修竹馆:即修竹轩。 4.虚岩:空寂的岩石,指庐山东林寺的岩石洞室。 5.天高:指天空的高远。 6.闻洞箫:听到洞中传来的洞箫声。 7.屿:小岛。 8.风萧萧:风吹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庐山风景的诗。诗人以清幽的意境,优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扪萝度石桥 这句描述了诗人通过攀爬和穿越石桥,来到一个幽静之地。"扪萝"意味着用手触摸藤蔓,这里形容诗人的攀爬动作。"度"表示越过或经过。"石桥"指的是一座用石头建造的桥梁,可能是通往某个地方的通道。 2. 水碧前山绿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面前的景象:清澈的水流("水碧")反射着天空的颜色,而前方是郁郁葱葱的山峦("前山绿")。这里的"碧"和"绿"都是用来形容景色的颜色
【注释】 纵有:即使。东山妓:指妓女。不如:不比。傅粉面:搽胭脂,抹香粉。带醉:带着醉酒的样子。夕阳斜:日落时。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园中竹的七言绝句,全诗以竹喻人,托物寓意,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句“纵有东山妓”写竹子虽美,但与妓女相比差远了,意谓竹子虽然美丽清雅,但与妓女的美貌相比,还是不及妓女。东山妓:指妓女。 第二句“何如一树花”,写与妓相比,竹子又有何用呢
``` 千百年之间,辋川图若见。 不到文杏亭,那识王维面。 注释: - 千百年之间:指漫长的历史长河。 - 辋川图若见:如果能够看到唐代诗人王维描绘辋川的画作《辋川图》。 - 到:达到;抵达。 - 文杏亭:古代文人墨客常游赏的胜地,以诗文为题材的亭榭众多。 - 那识:如何认识、识别;这里指通过了解和学习来认识王维。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辋川图的描绘
何吾驺的《文与叔山园十咏·其一·脩竹馆》是明代一首描绘修竹馆景色的诗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平生无艳情,不奈柳条轻(译文):我生平没有艳丽之情,却禁不住柳条轻拂的诱惑。 - 但看堤前絮(译文):只看那堤前的柳絮纷飞。 - 怀人百感生(译文):思念之人让我百感交集。 诗中通过描绘脩竹馆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注释: 文与叔山园十咏中的《修竹馆》一诗。 冷眼看世界,何处非虚空。 意在告诉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名利和荣华富贵所迷惑,不要对世俗的繁华、功名利禄看得太重。 似有登台者,飘然御八风。 诗人以登台者自比,表现自己志在高远、不慕虚荣、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诗人用修竹馆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破和超脱。 首句“冷眼看世界”,直接点出主题,表明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冷漠和超脱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疏萍复浅水,微风浪不起: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画面。在这句中,“疏萍”指的是稀疏漂浮在水面的浮萍,“复浅水”则形容湖水的深度并不深。而“微风浪不起”,意味着即使有轻微的风浪,也不足以引起波动。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平静、和谐的氛围。 2. 何处无天机,难为众解耳: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在这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