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竟日对斜曛,一片乡心在白云。
绕寺磬从天际入,向城帆到水中分。
窗开山色层层见,地抱江声处处闻。
便欲忘忧共杯酒,不堪明发更离群。
登中峰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中峰塔》是一首由明末清初诗人何巩道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沉的乡愁,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
凭高竟日对斜曛,一片乡心在白云。
绕寺磬从天际入,向城帆到水中分。
窗开山色层层见,地抱江声处处闻。
便欲忘忧共杯酒,不堪明发更离群。诗歌背景:《登中峰塔》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中峰塔时所见之景与所生之情。在古代,中峰塔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常常吸引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自己的作品。何巩道作为当时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主题解析:诗中的“一片乡心在白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何巩道通过这种直观而生动的自然景象,将读者带入一种既遥远又亲切的回忆之中。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乡愁。
艺术手法:何巩道在《登中峰塔》中使用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如“绕寺磬从天际入”,“向城帆到水中分”,这些描绘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极强,仿佛让读者可以亲自感受到诗人登塔时的所见所闻。此外,诗中的用典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
文学价值:《登中峰塔》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游历之作,它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何巩道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以及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登中峰塔》不仅是一首描写登塔所见之景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历史与个体之间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