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寄梁药亭

几欲披缁念老亲,闭门依旧水边人。
菖蒲作剑难消恨,荷叶为衣易洗尘。
月色此时看濯濯,车声何日听辚辚。
为谁红蕊参差路,吟断空园一片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午日寄梁药亭》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朝的何巩道所作。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品原文
    几欲披缁念老亲,闭门依旧水边人。
    菖蒲作剑难消恨,荷叶为衣易洗尘。
    月色此时看濯濯,车声何日听辚辚。
    为谁红蕊参差路,吟断空园一片春。

  2. 作者简介
    何巩道,明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根据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可以推断他可能是个文人墨客,对自然景物有着独到的感受和细腻的描述。

  3.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何巩道的《午日寄梁药亭》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在语言运用上,诗句简练而意境深远,如“菖蒲作剑难消恨”中的比喻,生动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其次,整首诗押[真]韵,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音韵美。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例如“为谁红蕊参差路,吟断空园一片春”表达了诗人孤独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意象运用:诗中多处使用自然意象,如“菖蒲”、“荷叶”,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1. 文化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晚期,当时的社会状况复杂多变,文人墨客普遍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机和精神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何巩道的创作显得格外深沉,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2. 艺术影响
    《午日寄梁药亭》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艺术成就高超,尤其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情厚意的情感表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午日寄梁药亭》是一首集艺术性、情感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情感。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