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野鹿

海气茫茫草阁虚,闻君归后复斋居。
道人住世原无相,廉吏传家尚有书。
风惹竹花摇绿酒,雨倾菱叶放红蕖。
物情处处生惆怅,定着残蓑问老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何巩道《寄郑野鹿》

明末清初的广东香山,有位诗人名为何巩道。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清高脱俗、不慕荣华的人。他的诗作多流露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其中《寄郑野鹿》便是其中的杰作。

《寄郑野鹿》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其原文如下:海气茫茫草阁虚,闻君归后复斋居。道人住世原无相,廉吏传家尚有书。野鹿呦呦走堂下,幽音变调忽飘洒。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海气茫茫草阁虚”,诗人用“海气茫茫”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接着以“草阁虚”来形容自己身处的环境,既显示出环境的清幽,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淡泊。“闻君归后复斋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归来的期盼和思念。

“道人住世原无相,廉吏传家尚有书”,这句诗中“道人”指的是诗人自己,“廉吏传家尚有书”则表明他虽有高洁的品格,但生活依旧平淡,书籍是他精神的寄托。“野鹿呦呦走堂下”,野鹿在堂下自由行走的场景,既富有诗意,也寓意着诗人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只愿与友人共饮共谈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何巩道通过《寄郑野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彰显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