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广文举子

谁言毡独冷,又见凤毛奇。
绛帐谈经日,明珠入掌时。
鳣堂惬熊梦,芹舍长兰枝。
未论阿罗好,先传白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广文举子》是明代诗人李孙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李孙宸,是明代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曾任教习庶吉士。崇祯年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一位性格孝友廉介的官员。
  1. 诗歌原文
谁言毡独冷,又见凤毛奇。  
绛帐谈经日,明珠入掌时。  
鳣堂惬熊梦,芹舍长兰枝。  
未论阿罗好,先传白傅诗。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对仗工整的句式,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 文化内涵:通过对“白傅”即白乐天(白居易)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唐代文化和文学成就的推崇,以及对当时文人学士生活状态的关注。
  1. 背景介绍
  • 创作背景:《白广文举子》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 文学价值:作为李孙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明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白广文举子》不仅是李孙宸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独到见解。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来说,这首诗都是值得研究和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