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诸从弟

五年池草梦,忍别故园春。
薄禄何关弟,长途累送人。
云山乡思远,梅柳客怀新。
莫数天边雁,同行万里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诸从弟》是明代诗人李孙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五年池草梦,忍别故园春。
    薄禄何关弟,长途累送人。
    云山乡思远,梅柳客怀新。
    莫数天边雁,同行万里亲。

  2. 作者介绍
    李孙宸,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擅长诗、书、画,并且对书法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诗歌深受《诗经》和《楚辞》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深邃的风格。

  3. 诗歌主题:《留别诸从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弟弟们的深情厚谊和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旅途的感怀,诗人传递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4.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简洁的诗句,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
  • 意境深远。诗歌中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云山”象征着远方的家乡,“梅柳”则代表着在外的孤独和对家的思念。
  • 韵律和谐。诗歌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两句一组,符合古典诗歌的音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
  1. 历史影响
    李孙宸的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也因它所反映的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李孙宸的《留别诸从弟》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离别哀愁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