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讯从父于岳感恩司训

登楼春色望漫漫,紫气朱崖万里宽。
家远最怜三载别,官闲仍拥一毡寒。
黎蛮岛外章缝地,桃李丛中苜蓿盘。
风韵竹林俱正好,一枝吾愧谢家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讯从父于岳感恩司训》是明代诗人李孙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明代诗人李孙宸,字伯襄,生于广东香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在诗歌、书法等领域皆有成就,被后人称赞为诗祖《三百篇》,书法则师承魏晋,擅长草篆隶楷等各体书法。此外,李孙宸还具有极高的道德品质,性孝友廉介,深受后人的尊敬和敬仰。
  1. 诗歌原文
  • 登楼春色望漫漫,紫气朱崖万里宽。
  • 家远最怜三载别,官闲仍拥一毡寒。
  • 黎蛮岛外章缝地,桃李丛中苜蓿盘。
  • 风韵竹林俱正好,一枝吾愧谢家兰。
  1. 诗歌赏析
  • 登楼望远:“登楼春色望漫漫”,这句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于远方景色的无限遐想与深情怀念。
  • 离别之苦:“家远最怜三载别”,反映了诗人在离家三年后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 官场生活:“官闲仍拥一毡寒”,表现了诗人在公务之余的寂寞与寒冷之感,以及他对清静官场生活的向往。
  • 地域文化:“黎蛮岛外章缝地”,描述了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异国文化的好奇与探索。
  • 桃李满园:“桃李丛中苜蓿盘”,以桃李和苜蓿的繁盛景象象征了作者所处环境中的美好和生机。
  • 自我反思:“风韵竹林俱正好”,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品德修养的自觉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 谦逊自勉:“一枝吾愧谢家兰”,表达了虽然个人有所成就,但仍然感到不足,谦虚自省的品质。

《寄讯从父于岳感恩司训》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诗歌,更是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世界,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认知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