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司李乞江瑶柱答诗索和用韵

西驰怒岭似承茎,懒出浑如坐树莺。
嚼得新诗清且旨,车螯螺蛤敢争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吴司李乞江瑶柱答诗索和用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曾任工部员外郎,又称杜工部。他的诗歌以古体、歌行与绝句见长,成就很高。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被誉为“诗魔”,与李白的“诗仙”相齐名。杜甫的诗歌创作在盛唐时期就已蔚然成风,其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谴责统治者的昏庸和腐朽,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以富于观察力和深刻社会责任感著称于世,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歌。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四川成都草堂时的作品,写于公元764年(天宝十三年)。此时杜甫已至知天命之年,但他仍关心国家前途及民生疾苦,对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现实感到忧虑,并寄希望于贤德之人能出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