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朝天宫祭星之作

上帝萧台卫百灵,储皇拂曙醮群星。
清都秘箓开云篆,白昼神雷掷火铃。
晓露未干珠树湿,天风微动宝花零。
叨恩久在南宫里,长从銮舆幸冶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驾幸朝天宫祭星之作》是明代诗人李昌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驾幸朝天宫祭星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李昌祺,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他生于永乐二年,是一名进士出身,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此外,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深受后人所敬仰。

  2. 创作背景:该诗作完成于明朝时期,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中描绘了皇帝清晨前往朝天宫祭拜群星的场景,展现了皇权至上以及封建迷信的一面。

  3. 作品鉴赏:《驾幸朝天宫祭星之作》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朝廷的繁华与衰败。例如,“清都秘箓开云篆”一句,既表现了皇帝对天象的崇拜,也暗示了朝廷中暗藏的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

《驾幸朝天宫祭星之作》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深入理解这一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