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督民捕蝗

西风吹冷雨萧萧,骇蝻惊蝗乱掷跳。
高垄低原泥没胫,长坡漫地草齐腰。
黧形饷妇鹑衣湿,赤脚田翁鹤发飘。
安得县官皆卓茂,野无螟螣稼丰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督民捕蝗》是明代李昌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中与蝗虫斗争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诗:

  1. 作者介绍
  • 李昌祺,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他曾任吏部郎中、广西布政使等职,但在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被贬谪后潜心文学创作。
  1. 诗歌原文
    西风吹冷雨萧萧,
    骇蝻惊蝗乱掷跳。
    高垄低原泥没胫,
    长坡漫地草齐腰。
    黧形饷妇鹑衣湿,
    赤脚田翁鹤发飘。
    安得县官皆卓茂,
    野无螟螣稼丰饶。

  2. 作品赏析

  • 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西风吹冷雨萧萧,骇蝻惊蝗乱掷跳”描写了雨中的景象和蝗虫的慌乱,形成了一种紧张而生动的氛围。后两句“高垄低原泥没胫,长坡漫地草齐腰”进一步描绘了田野被暴雨和蝗虫破坏后的惨状。整体上,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灾害的农村场景。
  • 人物形象:诗中的“黧形饷妇鹑衣湿”,“赤脚田翁鹤发飘”等描述,塑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和辛劳。这些细节让诗歌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 主题表达:《雨中督民捕蝗》不仅是对农民在自然灾害中挣扎的描写,也是对封建社会官场腐败的讽刺。结尾两句“安得县官皆卓茂,野无螟螣稼丰饶”表达了诗人对一个公正清廉政府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雨中督民捕蝗》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的檄文。它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深刻揭示了明朝时期农村面临的困境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