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晓发

道路北风发,飘飖吹我行。
他乡换双鬓,残岁转孤旌。
夜雨草根活,晨晖山色明。
经过从候吏,杂树识方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进贤晓发》是明代诗人李舜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 道路北风发,飘飖吹我行。
  • 他乡换双鬓,残岁转孤旌。
  • 夜雨草根活,晨晖山色明。
  • 经过从候吏,杂树识方名。
  1. 作者简介
  • 姓名与生平:李舜臣(1503年—1584年),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明朝山东乐安人。嘉靖二年进士及第,后历任户部主事、江西提学佥事等职务,最终官至太仆寺卿而未履任便告病辞职,归隐于山林二十年。
  • 文学成就:李舜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严谨的经术态度及对六书学的精深研究,著有《愚谷集》等著作。他的诗作中透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反思。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进贤晓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晨旅途的图景。北风凛冽,作者在寒冷的早晨踏上旅程。“道路北风发,飘飖吹我行。”通过“北风”和“飘飖”这两个词,形象地传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寒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或漂泊之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他乡换双鬓,残岁转孤旌”,反映了诗人对于异乡生活的感慨。身处异地,岁月流逝,诗人感到自己仿佛已老去,这种对比突出了时间无情和人生易逝的主题。
  • 自然景观:诗中提到“夜雨草根活,晨晖山色明。”这两句生动描绘了雨后清晨的景象。雨水滋润着大地,使草叶重新焕发活力;而清晨的阳光则让山色显得更加明亮。这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进贤晓发》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李舜臣对人生、自然以及旅途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