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径转过村翁,为指天池此路通。
侧蹬回峰倾午日,危亭俯涧落秋风。
直缘薜荔千岩上,稍出旌旗万木中。
倏忽白云山谷满,只疑蓬岛坐溟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东林径转过村翁,为指天池此路通。
侧蹬回峰倾午日,危亭俯涧落秋风。
直缘薜荔千岩上,稍出旌旗万木中。
倏忽白云山谷满,只疑蓬岛坐溟空。
《登天池》是明代李舜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李舜臣是明朝的文学家,他的生平与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介绍文学作品《登天池》之前,首先了解一下李舜臣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风格,也能更好地把握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
《登天池》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李舜臣当时任户部主事,后来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并曾任南国子监司业等职,最终以太仆寺卿身份未赴任而告退。在长达二十余年的闲居生活中,李舜臣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对经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认为汉儒的思想较为可信,因此他主要致力于六书的研究和注疏工作。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分析《登天池》的文学价值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登天池》不仅是李舜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舜臣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