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独坐

梳懒只被发,逍遥惟任真。
清朝坐茂树,好鸟鸣芳春。
乐意偶关物,天机难语人。
将诗欲描写,腐烂不能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树下独坐》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树下独坐》:

  1. 作者介绍
  •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苏州)人。他不仅是位杰出的画家,还以诗歌见长。《树下独坐》便是其代表之一,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与人生哲学。
  1. 诗作原文及翻译
  • “梳懒只被发,逍遥惟任真。清朝坐茂树,好鸟鸣芳春。乐意偶关物,天机难语人。将诗欲描写,腐烂不能神。”这是诗的原文。
  • 翻译大意为:我懒散地坐着,只让头发随意散落,我自由自在,任由自己真性发展。我坐在茂盛的树下,听到鸟儿在春日里欢叫。虽然我乐于接触外界的事物,但有时却觉得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我的天机。当我试图描绘诗歌时,我发现那些美妙的东西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完全捕捉了。
  1. 诗歌主题与内容分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坐在树下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此外,诗中的“天机难语人”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

《树下独坐》作为一首反映诗人个性和生活态度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古典文学和理解古代文人情感世界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