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拥银盘草屋东,白头相赏两三翁。
青天不老人自老,明月正中秋亦中。
怪底有娥因药误,谋诸无妇恐尊空。
百年各愿身强健,此夜年年此燕同。
有竹庄赏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有竹庄赏月》并非明代诗人沈周的诗歌,而是一幅描绘中秋夜晚在“有竹庄”赏月情景的画卷。该画卷由沈周创作,展现了宁静祥和的山水与文人雅士饮酒赏月的场景,其中还包含了书法艺术。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是一幅高34厘米、长135.5厘米的书画作品,由沈周所绘。这幅画面不仅捕捉了中秋夜幕降临时的自然美景,还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及个人修养的追求。在画中,沈周以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将平安亭置于山水之间,周围环绕着茂密的竹子和一座造型优美的桥亭,明月高悬于天际,整个场景显得幽静而美丽。
除了画面本身,这幅画卷的书法部分也十分引人注目。沈周末世隐居的居所名为“有竹庄”,因此,画作中的题跋部分也融入了书法艺术,展现了沈周对传统书法文化的热爱和精湛技艺。他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满怀激情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使得整幅画卷不仅是视觉的艺术享受,也是文化和情感的交流平台。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不仅代表了沈周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样的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趣。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作为沈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赞誉,更成为研究明代文人生活、艺术表达和哲学思考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幅画卷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