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刘邦彦竹东别墅

乍认东庄路不真,有桥通市却无邻。
山穷借看堂中画,花尽来寻竹主人。
烂熳笺麻发新兴,留连樱笋送残春。
与君再见当经岁,分付清觞缓缓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刘邦彦竹东别墅》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他是中国明代杰出的书画家。
  • 生平经历:沈周生活在明朝中期,他的一生经历了从青年到壮年再到晚年的全过程。在这一时期,他不仅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还留下了许多绘画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刘邦彦竹东别墅》
    乍认东庄路不真,有桥通市却无邻。
    山穷借看堂中画,花尽来寻竹主人。
    烂熳笺麻发新兴,留连樱笋送残春。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中夜晚。山中的景色与市井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山中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
  1. 创作背景
  • 创作动机:诗的创作可能是诗人在一次山中游览后的深夜留宿体验。这种体验让他有了深刻的感受,于是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沈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其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刘邦彦竹东别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诗中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山中夜晚氛围。
  • 文化传承:这首作品不仅是沈周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立夏日山中遍游后夜宿刘邦彦竹东别墅》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